7月,廣袤的塔拉灘上,天光云影,綠意盡染,風光無限。
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這條“綠電”專線正從這里出發,跨越千山萬水,“長跑”萬里征程,直抵中原大地,書寫“新基建”最壯麗的篇章。
從2017年至2020年,歷經四載探索實踐,從7日、9日、15日,至“綠電三江源”100天,青海“綠電”長跑的紀錄不斷被刷新,成功打響“綠電”品牌。在全面加快能源革命、推進高質量發展,打造國家重要的新型能源產業基地之路上,“綠電”實踐已成為青海清潔能源轉型發展之路上的“金色名片”。
讓“綠電”走得更遠,走得更長,新基建正發力。2020年,迎著新基建發展機遇,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建成運行后,因新能源快速發展帶來的調峰能力不足、電網抗擾動能力下降等問題,將隨著電源結構、接入方案及關鍵輸電通道不斷優化、電網支撐直流能力的提升迎刃而解。在青海省能源轉型與數字化發展新趨勢引領下,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和工業互聯網建設加快推進,青海電力“國網云”平臺、數據中臺、區塊鏈平臺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綠電”長跑帶來強勁動能。
特高壓打通“綠電”大動脈
特高壓,是新基建的重頭戲。特高壓項目建設有助于更高質量連通西北地區富余電量與中東部用電的錯位需求,推動西北地區清潔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同時可提高電網運行的靈活性、可靠性。對于青海電網,加快特高壓建設是推進電網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
青海太陽能、風能、水電資源稟賦優越,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187萬千瓦,風能可開發量超過7500萬千瓦,太陽能可開發量更是超過30億千瓦。“綠電”開發綜合條件位居全國之首。
今年上半年,青海省清潔能源發電量371.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占全省發電量的85.7%,居全國首列,其中,清潔能源外送電量102.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1.8%。
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推進能源綠色轉型升級,為打造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助力?“讓清潔能源更好造福人民”,為貫徹落實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時重要講話精神,國家電網公司將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作為以服務新能源外送、解決新能源大規模并網消納難題的重大創新工程和典范工程落地建設。
2018年11月,總投資223億元的世界首條以輸送新能源為主的特高壓外送通道破土動工。7月15日,工程跨越青海、甘肅、陜西、河南4省正式啟動低端送電,并將于年底建成投運。
“這一能源‘大動脈’可將青海的‘綠電’直送華中負荷中心,每年可為華中地區輸入清潔電量400億千瓦時,將有力促進新能源開發利用,助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滿足青海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集約化開發建設和大規模外送需要,更好地保障華中地區經濟發展對電力需求的迅猛增長。”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建設部主任楊記寧介紹。工程建成后,年輸送電量相當于替代受端原煤1800萬噸,減排煙塵1.4萬噸、二氧化硫9萬噸、氮氧化物9.4萬噸、二氧化碳2960萬噸,將有力推動華中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一業帶百業”的新基建效應已顯現。工程拉動配套電源投資超過1000億元,拉動沿線經濟增長和相關產業發展,提供近萬個就業崗位,對穩就業、穩投資、保民生將發揮積極作用。
區塊鏈鏈接“綠電”新未來
智能化數字基礎設施是新基建的主導方向。為積極服務青海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在促進全省能源清潔轉型、構建新能源全產業鏈生態圈、加快能源技術與數字技術融合,讓青海的“綠電”更加有質有效,區塊鏈成為重要“鏈接”方式 。
“通過區塊鏈追溯數據維護全過程,提升了數據維護質量,為電網運行分析、新能源消納、電力市場交易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撐,保證了電網運行安全,進而為公司運營提供了經濟效益。”青海電力互聯網部主任周群星介紹。
近年來,青海新能源并網容量快速增長,但省內負荷增速緩慢、調峰能力不足,新能源消納形勢日益嚴峻。破解消納難題,亟須優化資源配置、挖掘系統調峰能力,以“互聯網+”思維探索輔助服務新模式成效明顯。6月17日,經過一年的試運行,青海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正式運行,創建了基于區塊鏈技術并融通電力調度控制系統、輔助服務交易系統的新型平臺,依托新技術實現了市場全流程線上高效運轉。試運行期間增發新能源電量1.72億千瓦時,產生調峰補償費用4479萬元,實現了新能源企業、發電企業和儲能企業等多方共贏,有效提升了新能源消納空間。
在順應能源革命與數字革命相融并進的大趨勢下,新基建有力促進了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以“互聯網+綠電”理念開發的“綠電感知平臺”于6月12日上線運行。平臺應用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融合發電、輸電、配電、用電整條能源鏈各節點數據,在線展示用電企業消耗電能成分,提升企業對清潔能源的感知度,傳遞綠色能源發展理念。
“區塊鏈+光伏扶貧”模式,實現對光伏扶貧全環節從前端到末端每一個貧困人口的精準識別、科學幫扶,并管理及監督資金使用,確保陽光透明、高效可溯。扶貧資金安全可控、專款專用,保證幫扶政策落地到位。目前,青海電力已完成分布式光伏電站、集中扶貧光伏電站檔案數據和資金應付、實付數據上鏈。
2020年,歷經四年的“長跑”,“綠電”實踐又跑出了新紀錄。鏈接“綠電”新未來,“綠電指數”為科學量化評價綠色電力發展水平提供了新的視角?;趯θ鐣娏η鍧嵒潭?、電力在生產、傳輸、消費環節的綠色水平、源網荷側的具體指標,2019年,青海電力首次嘗試發布“綠電指數”,采用政府能源部門、發電企業、電網企業、用電客戶等主體提供的海量數據,計算評價綠色電力發展水平。在今年“綠電三江源”百日系列活動期間,青海電力借力新基建,大力倡導加大新能源開發關鍵技術攻關力度,構建新能源技術創新體系,推動青海新能源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
大數據構建“綠電”生態圈
“大數據創新平臺制定了統一的數據通道、數據標準和服務標準,通過市場化機制引入多家功率預測服務提供商,面向用戶提供高精準預測服務,打破了傳統功率預測單一、固定的服務模式,新能源場站可以自由選擇、靈活定制適合自己的功率預測服務。”青海電力綠能數據公司產品研發中心副經理金金對電力大數據應用深有體會。
數字化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是新基建的重要支撐。在新能源發展高歌猛進的走勢下,青海省能源大數據中心創新園區內,“無人值班,少人值守”運營模式,全面實現新能源電站集團化監控、集約化管理、集中式管控和專業化運維,電站管理自動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有力推動了新能源行業向數字化轉型。
“接入大數據平臺后,電站降低運營人力成本約40%,這為新能源企業降本增效,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綠能數據公司市場運營中心經理王有虎給新能源企業算出了這樣一筆經濟賬。
在構建能源全產業生態圈創新實踐方面,綠能數據公司創新平臺匯集能源生產、傳輸、轉換、消費等各類數據,通過打造開放的平臺能力,提供基礎設施服務、平臺服務、應用服務,吸引、培育、支撐第三方研發團隊挖掘數據價值,構建創新的應用和服務模式。同時,平臺發揮各方優勢,通過數據的流動和循環推動價值的傳遞和創造,催生新業務、新業態、新模式,為包括政府、發電企業、電網公司、能源企業、裝備制造企業、金融服務企業等在內的能源產業鏈提供23類應用服務,實現新能源電站集中監控、功率預測、生產管理、電站設備健康管理、清潔供暖、工業設備故障診斷等業務,初步構建了能源互聯網生態圈,讓產業鏈各方共享發展成果,形成相互促進、雙向迭代的良性生態。
為充分釋放大數據價值,實現大數據應用服務從電力行業向能源全行業、全領域、全鏈條的拓展,形成融合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生態,7月15日,綠能數據公司“工業生產線在線監控系統”正式進入試運行階段,促進新能源產業全面優化升級,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把握新基建發展機遇,“綠電”長跑未來可期。青海電力堅持創新驅動,緊抓智能化、數字化帶來的發展機遇,堅定綠色發展能源轉型之路,借力新基建,提速特高壓項目建設,打造清潔發展新高地;提速創新平臺建設,打造能源互聯網新生態;提速數字化轉型發展,打造增值變現新模式,為新能源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