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hdxxxxmovies日本_国产21区_日本videos有奶水的hd_www.人妖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歡迎訪問榆林市長江送變電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行業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南網迎戰寒潮天氣,安全供電保民生

戰千里冰雪 亮萬家燈火

1月24日,南網超高壓公司梧州局黨員突擊隊員陳樹平、盧一岸在測溫。陳云亭攝

1月24日,貴州電網公司凱里岑鞏供電局工作人員利用無人機開展冰情監測工作。楊啟志攝

1月23日,云南電網公司昭通昭陽供電局大山包供電所工作人員對10千伏跳蹲河線開展巡視。南網報記者賴增鵬攝

1月24日,在粵北高寒山區乳源,廣東電網公司韶關供電局首次利用自動機器人除冰。吳世韶攝

  1月中下旬以來,我國南方地區多地降雪。對電力人來說,長時間、大范圍的低溫雨雪天氣也意味著電力保供遭遇更大考驗。

  截至1月25日17時,南方電網公司累計出動人員10172人次、搶修車輛3355臺次、應急發電機643臺次、應急發電車11臺次、無人機661架次開展防冰應急處置工作,有力保障了電網安全和電力可靠供應,切實守護萬家燈火。

  1月23日,南方電網統調最高負荷達2.17億千瓦,其中,新增取暖負荷約2400萬千瓦。此輪寒潮期間,貴州電網統調負荷已兩次創歷史新高,最高達2847萬千瓦,廣西電網統調負荷接近歷史新高。目前,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五省區電力供應安全平穩。

穿透式管理 應急機制高效運轉

  “現在貴州玉屏雪量大、凝凍強度中等,貴州負荷已在23日創出歷史新高,目前電力供應充足。”

  “廣東目前覆冰線路44條,主要集中在清遠、韶關地區,電網和電力供應正常。”

  “廣西這幾天負荷處于高位,我們已增開火電機組頂峰發電,同時準備了儲能隨時頂上,我們在加強線路運維和融除冰工作的同時,開展了‘流動哨督察’。”

  1月24日17時,相關單位向南方電網公司應急辦匯報情況。這是本輪寒潮以來,公司召開的第4次應急會商會。公司應急辦通過應急指揮中心通訊設備穿透式與現場連線,第一時間了解現場情況,指揮協調各項防冰抗冰應急處置工作。

  增強預判性,打好提前量。依托氣象信息決策支持系統,南方電網公司提前做好防御寒潮準備工作,于1月18日、22日先后發布低溫冰凍災害黃色預警,啟動低溫雨雪冰凍災害Ⅳ級響應,相關單位生產指揮中心啟動24小時值班。

  在南方電網生產指揮中心,工作人員通過覆冰在線監測系統,點擊鼠標,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電力線路覆冰情況,一旦發現覆冰比值、覆冰速率出現異常,將及時發出覆冰速率警示信息,通知相關單位采取措施。

  南方電網電力防災減災團隊項目經理龔博告訴記者,一旦輸電線路覆冰過厚,就極易引發導線過度拉伸、斷裂,甚至導致電網鐵塔倒塌,造成大范圍停電。“比如,某條線路的設計冰厚為25毫米,現在覆冰厚度已達到17毫米,覆冰比值接近0.7,達到融冰條件,我們就會立即開展融除冰工作,以保障電網安全。”

  各基層單位快速響應,有效開展防冰特巡、覆冰監測、融冰、除冰、隱患排查等工作。

智能化探索 推動技術裝備升級

  惡劣天氣下,交通受阻、山路濕滑、能見度低成為電力線路巡視的“攔路虎”。

  在云貴高原,在桂北山區,在粵北高寒地帶,無人機、防冰錘等先進裝備紛紛登場。

  “無人機便于攜帶,可實時對重點區段進行監控,在防冰應急特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南方電網公司輸配電部高級經理樊靈孟介紹,南方電網公司已在2016年開始全面推廣應用“人巡+機巡”的觀冰模式,為在線監測提供了有效輔助。

  1月24日凌晨4時,在貴州鎮遠縣,氣溫已低至零下8攝氏度,白雪皚皚的山野中仍是漆黑,當地供電員工對500千伏施黎甲乙線開展融冰工作。這條線路是西電東送的主要通道,也是貴廣高鐵的電力供應來源。

  通過在線監測與人工觀冰、無人機巡視相結合的方式,公司相關單位實時監測低溫天氣對輸配電線路帶來的影響,按照輕重緩急程度,及時、有序開展融除冰工作。自1月20日起,公司已連續多日開展融除冰工作,累計實施融除冰線路83條次,及時消除了電網安全運行隱患。

  除了全面推廣應用的直流融冰外,公司還研究了空包彈振動除冰、激光除冰、機器人除冰等一系列新型除冰方式,融冰手段更加豐富、智能。

  1月24日,在粵北高寒山區韶關乳源,自動機器人除冰裝置首次投入試用,并首次在傾斜角度大于35度的拉線上進行測試,除冰效果在實際應用中得到檢驗。在云南昭通,工作人員在詳細查詢配網作業、安全注意事項后,嘗試對10千伏線路進行帶電融冰。

  “我們鼓勵基層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對融冰方式、融冰技術進行探索,沒有探索就沒有進步。”樊靈孟介紹,從2008年開始,南方電網公司的覆冰監測和融冰做了15年,“我們一直在堅持完善,每個階段都有進步。”未來,南方電網將持續完善防冰標準體系,提升現場監測裝置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通過技術創新進一步提升融冰效率,推動防冰抗冰工作的智能化、現代化。